内蒙古“四少民族文化资源库”之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只有本民族语言,没有文字。在中国古代史籍中,难以査阅到关于鄂伦春族人口的直接记载。据一些史书记载,鄂伦春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386年,在贝加尔湖地区和黑龙江上游一带,居住着室韦部落。室韦部落中有许多分支,其中大室韦居住在雅克萨一带。如《旧唐书》中记载:“其北大山之北有大室韦部落,其部落傍望建河居。”这里所说的大山是伊勒呼里山,望建河则是黑龙江。有人考证大室韦人就是鄂伦春人的祖先。在《魏书》、《北史》、《新唐书》、《旧唐书》、《契丹国志》等书中,对室韦部落的一系列描述:“气候最寒,雪深及马”,“多草木、饶禽兽、又多坟蚋”,“气寒田薄”,“生产为渔猎”等,都与鄂伦春民族的经济、文化、生态环境有相同的特点。
但是,有关鄂伦春族的人口情况,还是到了清朝方有详细文字可见。
“鄂伦春”这一名称,始见后金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传说是由官方命名,意为“归顺的人”。这种传说可以在《圣武记》得以证实。据《圣武记》中记载:“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清朝招抚黑龙江南岸诺罗路。”诺罗路即鄂伦春的谐音。清初,—般都把鄂伦春混称索伦,直到康熙年间,方有明确的“鄂伦春”字样出现。当时,鄂伦春人愿为清政府征兵服役,清政府为了使他们区别于居住在嫩江上游的索伦民族,才给他们起个“鄂伦春”的名称。
“鄂伦春”一语,传说中有三种含义:其一为山岭上的人们。这是因为鄂伦春人称山岭为“吾惹”,满族人称山岭为“阿林”,“吾惹”与“阿林”其音都与“鄂伦”相近;其二为使用驯鹿的人们。这是因为“鄂伦”即鹿名,鄂伦春人过去使用驯鹿;其三为归顺的人们。这是因为鄂伦春人归顺了清朝,满语中把归顺说成“奥伦千”,后来根据“奥伦千”的谐音,逐渐演变为鄂伦春。
关于鄂伦春族的起源,其说不一。在鄂伦春族的口头文学中有许多动人的传说,仅据《鄂伦春族社会历史调査》中的记载就有四种说法。但是,很难认定某种传说的科学性。据《圣武记》中记载:“黑龙江北,有索伦、鄂伦春、达斡尔等部,其种族散处山林。”《朔方备乘》中记载:“黑龙江北,精奇里江以南皆其射猎之地,其众依精奇里江以居。”这就表明,鄂伦春族自古以来就在黑龙江北岸劳动、生息和繁衍。也为我们确认鄂伦春民族的始居地提供了科学的、历史的依据。与“鄂伦春”一语同时出现的“玛涅克尔”、“满珲”、“毕拉尔”等族名都是鄂伦春的一部分。史书中除记有“鄂伦春”这一名称外,还有写作“鄂伦奇”、“鄂伦古”、“俄伦春”、“鄂鲁春”、“奇勒尔”的。其他民族除称呼“鄂伦春”外,还有称之为“麒麟”、“栖林”的。
但是,有关鄂伦春族的人口情况,还是到了清朝方有详细文字可见。
“鄂伦春”这一名称,始见后金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传说是由官方命名,意为“归顺的人”。这种传说可以在《圣武记》得以证实。据《圣武记》中记载:“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清朝招抚黑龙江南岸诺罗路。”诺罗路即鄂伦春的谐音。清初,—般都把鄂伦春混称索伦,直到康熙年间,方有明确的“鄂伦春”字样出现。当时,鄂伦春人愿为清政府征兵服役,清政府为了使他们区别于居住在嫩江上游的索伦民族,才给他们起个“鄂伦春”的名称。
“鄂伦春”一语,传说中有三种含义:其一为山岭上的人们。这是因为鄂伦春人称山岭为“吾惹”,满族人称山岭为“阿林”,“吾惹”与“阿林”其音都与“鄂伦”相近;其二为使用驯鹿的人们。这是因为“鄂伦”即鹿名,鄂伦春人过去使用驯鹿;其三为归顺的人们。这是因为鄂伦春人归顺了清朝,满语中把归顺说成“奥伦千”,后来根据“奥伦千”的谐音,逐渐演变为鄂伦春。
关于鄂伦春族的起源,其说不一。在鄂伦春族的口头文学中有许多动人的传说,仅据《鄂伦春族社会历史调査》中的记载就有四种说法。但是,很难认定某种传说的科学性。据《圣武记》中记载:“黑龙江北,有索伦、鄂伦春、达斡尔等部,其种族散处山林。”《朔方备乘》中记载:“黑龙江北,精奇里江以南皆其射猎之地,其众依精奇里江以居。”这就表明,鄂伦春族自古以来就在黑龙江北岸劳动、生息和繁衍。也为我们确认鄂伦春民族的始居地提供了科学的、历史的依据。与“鄂伦春”一语同时出现的“玛涅克尔”、“满珲”、“毕拉尔”等族名都是鄂伦春的一部分。史书中除记有“鄂伦春”这一名称外,还有写作“鄂伦奇”、“鄂伦古”、“俄伦春”、“鄂鲁春”、“奇勒尔”的。其他民族除称呼“鄂伦春”外,还有称之为“麒麟”、“栖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