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教授 确精扎布

内蒙古大学教授 确精扎布

蒙古网站king2016-03-12 21:31:5315898A+A-

字 幕: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开发区 微软北京总部大楼
解 说:2013年6月30日,一位84岁高龄的耄耋老人带着毕生研究的课题来到了美国微软公司北京总部,这已经是他第66次踏入这栋大楼了。
同期声:
解 说:确精扎布——一位蒙古族著名语言学家,他一生致力于蒙古语文研究,创建了全球蒙古语文信息处理重要基地——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文研究所。2003年开始,他与美国微软公司合作,研发了使用OpenType字库技术的蒙古文输入系统,开启了蒙文信息处理技术的新领域。
字幕:内蒙古大学教授 确精扎布
确精扎布:去年(2012年)微软公司决定采用我写的“关于传统蒙古文的转换规则”。这样我和微软公司定了个合同。意思就是说,这个转换规则是我的知识产权所有。我无偿地交给使用权,你可以使用它。但是修改必须通过我,不通过我你(他)们就不能修改,也不能转让给第三者。
解说:确老所说的转换规则是蒙古文信息化体现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了这项研究成果,他倾注了大半生的心血。上世纪80年代,全球信息化革命悄然兴起,确老正是在这种新思潮的影响下与计算机结下不解之缘。1980年9月,确精扎布随清格尔泰教授率领的访问团到达日本,参加了日本蒙古学学会成立10周年的纪念活动,活动期间,确老生平第一次接触到计算机在语言文字中的运用,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好奇。
确精扎布:首先感觉到,语言学研究必须用计算机技术,不然的话不行啦。第一个是这样感觉到的,后来呢,又了解到人家的印刷业全部都用计算机。我们不行,根本就没有。在这种情况下下决心。信息时代语言学家必须不搞信息处,那将没有出路,整个民族文化就会大大落后于世界水平。
解说:日本之行给确老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奠定了他日后在蒙古语言信息化研究的基础。回国之后,确老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他立志要让蒙古语文字信息化、国际化。1983年,在确精扎布与清格尔泰教授的共同努力下,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文研究所“计算机小组”成立了,这标志着内蒙古蒙文信息处理学科的研究正式吹响号角。
确精扎布:?
解说:1984年的一个夏日清晨,确精扎布收到了清格尔泰教授从日本寄来的一封信,这封令他喜出望外的信件,促成了确精扎布与计算机第一次亲密接触。
确精扎布:他说我要回去了,买什么好?一个是照相器材,日本的是很好的。还有录音机、录像机器材要不要?再有就是计算机。买什么好?我说,买计算机!
解说:就这样,确精扎布的第一台计算机漂洋过海来到了内蒙古大草原。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因为涉及到商业机密,这台电脑根本就无法在语言应用研究上直接使用,然而执着的他并没有望机兴叹。
确精扎布:这个计算机的说明书是日文写的。我可以念出来,也可以翻译出来,但具体讲的是什么东西模模糊糊。当时我们从数学系调来一个叫华莎宝的学计算机的老师,我们两个坐在一块大概搞了40天,每日不分白天黑夜地干。我一条一条看那个说明书,一个键一个键地敲这个敲那个。过了四十多天,我们掌握了这个计算机。可我们发现了个问题,他的内部机构是商业秘密,不能告诉我们。所以那台日本的电脑上,利用英文字母转写蒙文字母。这样做了一些工作,也算开搞蒙文信息处理了吧!
解说:1984年,当时的日本已是世界领先的电脑强国,而在中国第一次微机热潮才刚刚兴起。此时的内蒙古大学还没有一台计算机专业设备。在既无专项经费又无专业设备的情况下,确精扎布的蒙文信息处理研发工作却从未间断。
确精扎布:当时我们研究所的一年的经费才2万块钱。我想买5万块钱的计算机,那么容易呀?可是时间等不了。我们就去北京找国家民委找到罗布桑副主任。他说我们研究一下,让我们回去等一等。不到一个礼拜他们汇来了5万元。我们用那个5万元买了一台美国的机器。
解说:一年后,确精扎布的团队利用这台计算机研发了用英文字母转写传统蒙古文,创建立了国内外第一部百万次级的《现代蒙古文数据库》。同时,研发了以拉丁转写为基础,转换显示传统蒙古文、托忒文、满文、三种新蒙文、古蒙古文和八思巴文的蒙古文多文种字库与录入软件。
确精扎布:现在回想起来,刚开始,我这个人考虑的非常不周到。有两个我本身的缺点。一个是不懂英语,第二个是不懂高等数学。离开这两个搞计算机研究是不可能的事儿。一开始做的时候儿没很好地想到这些就闯进来啦。进来以后就没有办法啦,只能是从语言学的角度尽量地去了解计算机技术,了解信息处理。在语言学能够解决的问题上,去解决它,是这样开始的。
解说:在蒙古语文信息化研究的过程中,确精扎布不时地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可这些从未让他退缩,反而不断磨砺了他疑难而上、坚韧不拔的意志。确精扎布出生在内蒙古典型的科尔沁农村——瓜毛都村。父亲哈丰阿是内蒙古老一代革命家,也是蒙古族早期开明的知识分子。艰难曲折的童年经历造就了确精扎布倔强、执着的性格。
确精扎布:我大概从一岁两岁开始,跟随父亲的工作调动到处奔波,大多数时间里脱离了蒙古族的生活地区。
解说:1938年的春天,确精扎布随着父亲哈丰阿东渡大海到了岛国日本。从此彻底失去了学习母语的生活环境,开始接受正规的日本小学教育。
确精扎布: 我的蒙古语是在日本东京开始学的。蒙古族的大学留学生到了日本以后,······我的蒙古文是跟大学生哥哥们叔叔们一块学的。
解 说:刚正秉直的父亲对确精扎布管教的十分严厉,尤其在日本留学期间父亲对他要求的更加严厉,正是在这种家教环境的影响下,让确精扎布从小就养成了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严于律己的习惯。

确精扎布:我们家住在东京环城路里的中心线,·······那次呀,挨揍了。父亲在屁股上打了几下,不是特别疼。但是给了我很大的教育,知道了以后说话绝地不能撒谎。这(撒谎)可不行。
解说:1939年,当身处异国他乡的确精扎布举起小手生硬地写出第一个蒙古语字母的时刻,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样板机——阿塔那索夫—贝利计算机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诞生了。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年幼的学子将来会成为一个蒙古语文信息处理的顶尖专家。
字幕:内蒙古大学教授 确精扎布
解说:1946年,回国后的确精扎布先后在东蒙干部学校和内蒙古军政大学学习。1947年赴蒙古人民共和国,进入乌兰巴托师范学校,随之开始接触了新蒙文,系统地学起了蒙古语言文字。1949年毕业之后,18岁的确精扎布被分配到到乌兰巴托第11小学当了一名教师,在异国他乡走上了工作岗位。1950年11月,正当刚刚成立一年的新中国举步为难的时候,确精扎布响应祖国的号召,回到了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
字幕:内蒙古大学教授 确精扎布
确精扎布:50年毕业后,在教育部的编译室工作,让我负责编写小学课本。这要用老蒙文写。可我老蒙文学就没有好好学过,写得一塌糊涂,乱七八槽,错字特别多。编辑室的主任看了以后说,你这个语言上还是讲得通,文字上什么也不是,哪能这么错呢,拿回去好好儿抄一遍再拿过来。我回去一看,没有一个行是没有错别字的,有一个行全都市错别字。那个正指法学呢么糟糕,没办法。后来在出版社的工作中慢慢学的。
解说:当时,新中国的中小学教学正在从欧美教育模式向苏联式的教育模式过渡,全国上下都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教学改革。同样,刚刚起步的蒙古语教育也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教学改革。
确精扎布:教学改革的很大的一个任务是,中小学的教科书全部要用蒙古语编写出版。那时候儿,内蒙古教育部有个决定就是,我们的数理化和语法课程全部采用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成的教材。
解说:确精扎布教授说,当时借助蒙古国现成教材的做法使内蒙古民族教学改革走了一次捷径。可是,当他们着手编写中小学蒙古语文课本的时候又遇到了新的难题。
字幕:内蒙古大学教授 确精扎布
确精扎布:蒙古国的教材都是用新蒙古文写的,它的挣值法都是写得用新蒙文的正指法。我们把它翻译成老蒙文的时候,把那个正指法的具体内容原封不动地拿过来是没有用的,必须换成旧蒙文的正指法的内容,这样才行。但是旧蒙文的正指法,我过去学的不多。所以,自己必须地看一些相关的书籍。我就看一些蒙古国用老蒙文写的语法书等等。从哪里吸取一些知识,在编写语法的时候,把蒙古国新蒙文的正指法部分换成旧蒙文的正指法。这样我就不得不研究它们的不同点。
解说: 1953年,22岁的确精扎布编辑出版了蒙古国语言学家罗布桑王丹的著作《蒙古语语法》,并发表了自己的第一个学术论文---《关于蒙古语长元音与复合元音》,从此向学术之路迈进了走第一步。( 手写稿情景)
确精扎布:当然,现在回过头来看,那篇论文的基本上的内容是,想要把内蒙古的口语和书面语的情况反映出来。想这么做。但是由于语言学的知识很差,掌握的情况也不多,因此那篇文章不是一个好的文章。不过不管怎么样,那是开始自己研究自己拿出观点的一篇东西。
解说:当时,年轻的确精扎布充满朝气,每天像风火轮一样匆忙工作。为了编辑出版中小学蒙古语语法教科书,他经常熬夜,每逢周末还要自愿到中小学蒙古语文教师假期培训班、翻译人员训练班讲课。
1954年11月至1957年6月,在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研究生班学习期间,确精扎布还加入清格尔泰教授的蒙古语族族语方言调查队,走遍了中国蒙古族主要聚集地区。
确精扎布:1955年开始,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少数民族语言方言大规模的调查。那时候我参加了蒙古语族语言方言调查队工作,编写了《蒙古语族语言方言调查提纲》。我们这个调查是为了蒙古语的基础方言和标准音的确定找这个实际基础。
解说:1947年到1957年的10年间,内蒙古经历了推行新蒙文和拉丁化改革两次文字改革。1958年3月19日内蒙古发布了“关于停止使用新蒙文,继续学习与使用旧蒙文的决定”,停止了推行新蒙文的政策。此时,确精扎布与清格尔泰教授正在修改《蒙古语族语言方言调查报告》,为制定全国蒙古语统一的标准音呕心沥血。
字幕:内蒙古大学教授 确精扎布
确精扎布:我觉得标准音的制定是必要的,应该做的。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些个意见分歧和争论,这是很正常的。当时把有些个意见当做政治上的问题呀,或当成政治上的不好的倾向等等都是非科学的。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来解决当然不会有好的结果。但是,还好。内蒙古的标准音的制定过程虽然长了一点儿,分歧大一点儿,但最后还是学术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我觉得现在的标准音的具体内容,应该是能够接受的。这符合中国蒙古语的实际情况。但是对有不同方言的人如何学标准音这方面的辅导指导工作还是缺乏一些。
解说:春华秋实,斗转星移,在这所民族高等学府里,确精扎布度过了整整57个春秋,培养了一批批莘莘学子。从1960年开始,他参与了学术著作《现代蒙古语》的编写工作,独自完成了595页的“语法”部分,还承担了全书的通读、润色任务。后来这本著作成为了中国第一部高等院校蒙古语文教材。
确精扎布:我培养了6名博士生,十几名硕士生,本科生的数字就不好说了。我是参与了本科生的培养,但是那不是我一个人培养的。硕士生博士生也不是我一个人培养,但主要是我培养的。我的6个博士生毕业以后,继续在深造博士生阶段学的和做的那些课题和工作。这方面我觉得很欣慰!
解说:1989年,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时任北京方正公司副总裁的姚秀琛先生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呼和浩特。当时,确精扎布就在中国民族地区第一个现代化“语音实验室”—— 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文研究所,从事蒙古语语音实验研发工作。姚秀琛的到来为确精扎布的学术人生开启了又一个崭新的空间,也为蒙文信息处理技术带来了一次全新的提升。
字幕:原北京方正公司副总裁 姚秀琛
姚秀琛:当时是内蒙古日报提供字模。就是说,你得一个一个地做进计算机里头去。确教授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字符体的确定、编码和蒙古文的录入软件都是由确教授领导的语言研究所负责的。
解说:这是珍藏在内蒙古大学图书馆的蒙文版《内蒙古大学学报》。其中的1990年第2期,是我国第一个启用北大方正的蒙古文书版系统的蒙古文学术刊物。它的出版发行标志着蒙古文印刷业实现了从“铅与火”到“电与光”的重大技术革新。可以说,这是从1922年特睦格图发明蒙古文铅印技术以来,蒙文出版技术的一次新的飞跃。
字幕:原北京方正公司副总裁 姚秀琛
姚秀琛:曾经两三次派他的学生来方正工作。不仅派人来,还要亲自来。因为不仅仅是把字符录入到电脑,还要一个一个地修。这些工作都是确教授一个人完成的,经常在方正公司加班加点地做。
解说:1990年到2002年期间,确精扎布与”北大方正”合作开发出了世界上首个蒙文软件,完成了从“蒙古文书版6.0”到 “蒙古文书版9.0”再到 “蒙古文书版10.0”的蒙文软件的几次升级创新。他还起草了我国《蒙古文拉丁转写方案》,2011年1月14日正式发布了《蒙古文》的国家标准。
确精扎布:
解说:随计算机技术上的普及,蒙文软件开发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各种版本的蒙文软件也多了起来,甚至还出现了盗版软件。在蒙文信息研发领域,各方各持己见,不断引起各种纠纷的时候,确精扎布又一次谋划着更深远的研究。2013年,确精扎布教授起草了蒙古文编码国际标准,为蒙古文种信息事业的标准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蒙古文软件的最终统一成了可能。(如何统一?)
字幕:内蒙古大学教授 确精扎布
确精扎布:现在他们正在修改,修改的差不多啦,大概有个一两个月就能够完成。完成了以后,微软计算机上的蒙古文跟我们国内的方正、蒙科立、山东潍坊、内大蒙文信息研究所等五家的都一致了,这样蒙古文录入方面一些分歧、各搞各的这些问题可以根本上解决了。
解说:2013年8月30日,确精扎布应邀参加了内蒙古日报社主办的内蒙古蒙文报网络联盟新闻出版系统项目验收会。此时,他和微软公司合作研发的《蒙古文编码国际标准》的研发项目也接近尾声,还需要他前去验收。今天,他作为北京微软总部年龄最长的客户,再一次信步踏上了去往北京的路程。

0
0
打赏
0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支持Ctrl+Enter提交
qrcode

蒙文软件|蒙古软件|蒙古软件下载|蒙文手机|蒙古网站|蒙科立||Mongolian Software|Mongolian Software Download|Mongolian Phone|Mongolia Website|Mongolia| ©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13001995号-4蒙公网安备15052402000125号
Powered by Z-BlogPHP Themes by 蒙古文软件大全
联系我们| 关于网站| 免责声明